得不酬失的成语故事


得不酬失

拼音dé bù chóu shī

基本解释见“得不偿失”。

出处《后汉书·西羌传论》:“军书未奏其利害,而离叛之关已言矣。故得不酬失,功不半劳。”


得不酬失的典故

三国时期,东吴孙权占据江东六郡,他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,就召集群臣商议攻打夷州和琼崖有关事宜,大臣们均赞同出兵,只有右都护陆逊不赞同,他认为当前应该休养生息增强实力。孙权没采纳他的意见就出兵取胜,但整体上得不酬失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得不酬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麻痹大意 巴金《坚强战士》:“我要当心,不能麻痹大意,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。”
老马识途 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说林上》:“管仲、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,春往冬返,迷惑失道。管仲曰:‘老马之智可用也。’乃放老马而随之。遂得道。”
空空荡荡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21章:“屋子里空空荡荡,冷冷清清。”
老奸巨猾 《宋史·食货志上》:“老奸巨猾;匿身州县;舞法扰民;盖甚至前日。”
颐指气使 唐 元稹《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》:“今逊等有地千里,有禄万钟,颐指气使,无不随顺,所不足者,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!”
取长补短 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绝长补短,将五十里也,犹可以为善国。”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 谢觉哉《关于独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体的事,不管好处多大,总是‘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’。”
罗掘一空 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30回:“是时宁城已罗掘一空,急切不得巨款,没奈何任他所为。”
刻骨铭心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
逢人只说三分话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21卷:“如今俗语云,逢人只说三分话,只此便是不忠。”